远播国际教育
资讯详情

IEIC论坛|对话中科院院士、交大教授: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2022-10-19

  一场无国界的年度线上教育盛宴

  一次深入浅出的智慧碰撞与破壁分享

  将当代教育格局推向新高度

  10月17日-10月21日,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线上云端论坛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届云端论坛汇聚众多海内外教育大咖全程坐镇直播间,由爱奇艺、上海新浪、淘宝教育、知乎、IEIC视频号、IEIC抖音号等媒体平台同步火爆直播。

  IEIC云端论坛聚焦当下教育改革关键领域的五大热门话题:教育改革、科技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国际教育,发起深度交流对话,引领革新教育思潮。

  第五届IEIC线上云端论坛

  第二场 | 精彩回顾

  时间:10月18日

  议题:科技教育

  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主持人:远播教育集团总经理、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宏宇先生

  重磅嘉宾: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赵国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shou任院长江晓原教授。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人才是第 一资源、创新是第 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摘自中国教育报

  如何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让我们一起走进10月18日IEIC线上云端论坛——科技教育议题中的高能时刻。

  远播教育集团总经理、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宏宇先生担任本场云端论坛的主持人,他提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背后,公众需要关注的其实是创新型思维、批判型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等素养的培养。

  图 | IEIC云端论坛主持人 邹宏宇先生

  在今晚的云端论坛直播中,邹宏宇先生对话赵国屏院士和江晓原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深度访谈。

  对话赵国屏院士如何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是科研的必须要求,如果科研不创新,那干脆别做了。”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赵国屏院士认为:创新离不开新思想、新技术或者新理论的发现。

  图 | IEIC云端论坛 赵国屏院士

  *下文以第 一人称视角陈述。

  1什么是创新

  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微生物学授课老师的一席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如下:

  在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子宫里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地球上生命的32亿年以及人类的500万年的进化,也从一个单细胞的生命变成了一个灵长类的高等生命。

  这个时候的我们,还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经历了20到30年,从家庭进入学校再过渡到社会,我们成为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成为了一名现代文明中具有生产力的人。

  但直到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还只停留在一个继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那什么才算是创新呢?

  大学毕业以后到了社会上,我们还要继续工作50年左右。在这期间,如果我们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往前走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这就是创新。

  又比如,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是没有创新的,但如果将所见的景色绘于纸上,笔墨下的景致可能比看到风景更美丽、更传神,这就是创新。

  创新其实就是make some differences,它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

  2创新力源自哪里

  杨振宁先生有一句语录是:什么是高等教育?偏科、偏科、偏科...... 一直偏到你选择为毕生事业的那一科。

  对此,我非常赞同。

  小时候,我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但是这些感兴趣的事物中,没有一样是真正令我着迷的。直到接触到了自然界的生物,我意识到这份“感兴趣”是特别的。

  令我下定决心选择学习生物道路的契机是初中《科学画报》中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从DNA双螺旋结构讲起,讲到病毒,其中“病毒是介于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边界上的生命”这一描述,令我感到着迷。

  我呆在小房间里,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也就是那天,我决心研究生命科学。

  没有兴趣,是学不好东西的,如今我已经70多岁了,还依然坚持着当年的选择,离不开发自心底的热爱。

  热爱到什么程度?失去其他的任何东西我都可以承受,但我知道,坚持研究生物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中学毕业后没有书读,我就下决心要到农村去插队,就是为了继续学习生物。

  3手段和目的不能颠倒

  现在很多人把教育的手段和目的给颠倒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上,这无异于揠苗助长。比如,考试是帮助学生念好书的一个手段,但是考试不是学生念书的目的。

  如果把考试当作教育目的,那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有的学校里,一整年不让学生学习新知识,也不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只是坐在校园里机械地练习题目。

  在这一年中,这些年轻人的体力和脑力完全停滞了,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浪费。浪费的不仅有青年们的宝贵年华,还有家庭和学校对此投入的精力,这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

  4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什么

  在创新的道路上,学会坚持很重要。

  就以做科学为例,马克思曾说:“科学的门口,就是地狱的门口。”这句话一点不假,做科学的路上来不得任何犹豫,因为科研并不是一片充满光明的坦途。

  所以,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几条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ABCDE五点。

  A-Attitude,态度

  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或者道路的热爱。

  B-Basic,简单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C-Collaboration,合作

  工作、团队中的沟通合作非常重要。

  D-Discipline,自律

  明白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能做,什么是必须做的。

  E-Efficiency,效率

  时间总是有限的,效率至上。

  对话江晓原教授如何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如今人才培养的一些现状中,可能遇到了哪些问题?

  在育人的过程中,有哪些举措可以推进教育进步?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shou任院长江晓原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图 | IEIC云端论坛 江晓原教授

  *下文以第 一人称视角陈述。

  1要辩证地看待科学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件事,科学其实是有局限性的。

  科学是不是等于正确?

  科学是不是能解决一切问题?

  科学是不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如果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就是一名「科学主义者」。

  大学毕业离开校园时,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主义者,那时我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

  随着后续的科学史研究,我逐渐发现,其实这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应该是“否”。

  世界上肯定有一些问题是科学不能解决的,我们只有看清这一点,才可以继续谈后面的问题。

  2要看清教育的历史脉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育体系脉络的形成其实是很清楚的。

  从民国时代的教育方式上能看到不少欧美教育体系的身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全面学习苏联,也包括学习苏联的教育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开始探索和欧美课程的融合。

  欧美教育体系往往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供学生自行选择,毕业时修满既定的学分即可。至于是选择学政治还是搞科研,学校都不作规定,社会也不要求学生毕业后就立马投身工作。

  从欧洲的大学传统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欧洲人认为大学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研究学问的地方”。

  而苏联教育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明显倾向于“实用”型的人才,希望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就进入工厂从事生产劳动工作。

  但是苏联的教育体系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苏联成立,列强一直在对它进行封锁和入侵,14国武装干涉,不断被煽起的叛乱......在众多因素的裹挟下,苏联不得不急功近利,希望尽快完成工业化。

  目前,国内的教育其实处于以上两种体系的融汇和磨合中,我们也正在探索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

  3做好教育,不能靠盲目对标

  一旦认可美国教育比国内教育先 进,那么当在探索教育改革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对标美国。

  但这其实是不合理的。

  如果要对标美国,需要先找出对标美国的理由和依据,那就需要先对美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而不是想当然地去对标。

  但是,如何判断哪一种教育体系更好?教育其实很难进行评估检验的。

  如果认为国内的教育是落后的,那就没办法解释我们已经在很多产业技术上实现了逆袭。

  要做好教育,我们不能盲目对标,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

  如果要进行一项研究来评估国内的教育,就有必要对以往10年、20年的毕业生进行追踪,在这几十年中学生的成长轨迹,才是评估我们教育手段的重要参数。

  4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有人问,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孩子,需要在学龄前准备哪些科学读物?

  在我看来,学龄前儿童其实并不需要科学读物,上学后,学校会提供科学课程给学生。

  社会需要意识到,比起读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涵盖了下一代对于科学和技术的看法,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在今晚的云端论坛中,邹宏宇先生、赵国屏院士和江晓原教授共同探讨了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多个话题。

  10月17-21日,每天19:00

  IEIC线上云端论坛持续火热直播

  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坐镇

  为您切实解决教育疑难

  IEIC线下大会预约通道

  大会时间:10月22日 08:30-18:00

  大会地址: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F(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大会报名:点击预约IEIC,了解更多大会详情~

  以上就是有关于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点击下方咨询入口,远播老师会及时致电为您答疑解惑!
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上一篇:上海市文绮汇点美高学校2023年学费是多少?各费用明细参考 下一篇:上实剑桥国际高中2023年学校简介
在线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上海站 2025.07.12 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3楼宴会厅(上海徐汇区浦北路1号) 预约咨询
深圳站 2025.07.12 南山区圣淘沙酒店·翡翠店4楼宴会厅(南山区金鸡路1号) 预约咨询
嘉兴站 2025.07.13 待定 预约咨询
广州站 2025.07.19 天河区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2楼宴会厅(天河区珠江新城兴安路3号) 预约咨询
东莞站 2025.07.26 东城区万达文华酒店2楼会议厅(东纵大道208号) 预约咨询
上海站 2025.07.26 上海绿地外滩中心T3 ▪ 二楼宴会厅(上海市黄浦区会馆街51号) 预约咨询
杭州站 2025.07.27 杭州市延安路609号国大城市广场20层 预约咨询
北京站 2025.08.02 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二层国际新闻大厅(北三环鼓楼外大街19号) 预约咨询
成都站 2025.08.16 待定 预约咨询
合肥站 2025.09.27 待定 预约咨询
杭州站 2025.09.13 待定 预约咨询
上海站 2025.11.01 待定 预约咨询

入学择校 人手必备

  • 择校指南

    本地区全部国际学校
    招生评估信息

  • 学校入学考题分析

    根据最近几年学校出题
    方向、面试技巧而编著

  • 国际学校地图

    120+所学校学费、排名
    开放日等详尽信息

  • 国际学校年度蓝皮书

    抽样调查全国上千家庭
    汇集国际学校数据

更多+

热门国际学校

信男国际教育-浦东校区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万科双语高中

了解学校详情

哈比桥治幼儿园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IB课程中心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朝阳义塾日语特色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宏文学校上海校区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提交成功!
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