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积极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永利 第六届IEIC大会开幕式致辞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副会长、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原公使衔教育参赞
王永利 | 第六届IEIC大会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朱会长,尊敬的陈会长,张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是王永利,今年6月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退休。我应该算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线一位老兵,从业39年,今天非常荣幸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分享自己对国际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思考。首先我要祝贺第六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以“立足教育本心,放眼未来世界”为主题,内容非常丰富,一定会给新时代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以跨文化学习交流为标志的国际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便捷化,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教育可以把二战结束和冷战结束作为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奠基期,一个是成长期。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出国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国际教育蓬勃发展,参与人数快速增加,其特点明显关涉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切实利益。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球传统经济陷入普遍增长乏力的发展困局中,知识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各国对于优质人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各方围绕留学生教育的竞争强度不断升级。目前呈现下列明显特征:
一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围绕留学生的争夺日益激烈。202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高等教育全球数据报告》指出:2000年至2020年间,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上升到40%;从2000年到2019年,国际留学生人数增加了两倍以上,从200万增至600万;近两年留学生增长率下降,但总数仍在增长。
二是国际学生流动主导力量不断变化,出现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趋势。二战后,留学教育主要以国家力量为主导;冷战后,留学教育主流变为国家指导,留学生个体(家庭)和教育机构为主体;新时代以来,留学生教育产业化发展特征日趋明显,留学生教育也越来越呈现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特征。
三是呈现出国家间非均衡性。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迅猛,从2000年的3.9万人到2019年的70.35万人,增长了接近18倍。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 大的留学生源国和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留学目的地国。
尽管中国出国留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下面我来谈谈国际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是新冠疫情的影响。疫情不同程度改变了部分国内民众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但它也改变了世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二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近几年,随着国际局势持续紧张,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受到目的国签证政策的影响明显。从美国限制了部分STEM专业中国留学生的签证以及出台相关禁令,到澳洲限制留学生就读其关键技术相关的专业等等。
三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迭代更新的影响。随着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ChatGPT的广泛应用,将对国际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四是出国留学费用的快速增长、个别国家新民族主义和校园安全议题持续发酵等,也对国际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最近,我看到泰晤士报教育版有一个报道:21/22学年度,英国267所高等教育机构中有148所财政赤字;所有高校人员成本总额从2020/21学年的237亿英镑增加到2021/22学年的306亿英镑——增长率29%,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第二高增幅。说明出国学习的成本将不断增加,而海归工资越来越不成比例,这很可能对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我想说的最后一点,是要坚持开放,深化合作,努力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参与者、维护者和倡导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怀进鹏部长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快和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更加精准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更好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表明了党和政府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坚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立场和信心。
作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积极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定信心,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二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三是重新认识教育国际交流的意义,重新领会互通互学互鉴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务实有效可持续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切实使国际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
中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参与、交流合作不是卧薪尝胆,不是准备将来有一天对在历史上有负于我们的国家进行报复,而是通过向世界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公共产品和思想,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更多地承担起领导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责任,极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