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播国际教育
资讯详情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教师需要转变的三个观念

2023-11-20

教师需转变的三个观念:关系第一,知识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

——摘自第六届IEIC大会 常生龙分享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常生龙 | 第六届IEIC大会科技教育论坛主旨演讲

在20年前的教育理念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近几年,各项教育新政不断推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政策践行的质量和效果,以及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国际化人才。

第六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先生分享了主题为《教师需要转变的三个观念》的演讲,为新时代教师如何找寻育人突破口带来了新思考。

*以下内容摘自常生龙第六届IEIC大会分享,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视角陈述。

人的一生中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什么?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来提出我的三个观点。

第一个问题,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什么?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00多年来,诸多专家、学者,特别是心理学领域的工作者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最初,人们将智商看作是影响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既可以反映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考察多方面的能力。第一代教育评价就是从智商测试开始的,但是在关注智商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很多学校想办法把智商比较高的孩子招进来,精英教育越来越普遍。包括现在很多学校,把孩子招进来之后要分好班和差班,分班的依据就是测试成绩。因为这个原因,进一步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乃至整个社会贫富分化的问题。

其实,只关注智商是不够的。上个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他将很多3-5岁的幼儿带到一个小房间,告诉他们有一块棉花糖,正要做实验的时候,他说:“我有一点事情要出去,如果在这15分钟里,你没有吃棉花糖,我就再奖励你一块棉花糖。”

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没忍住诱惑,直接吃了。有孩子坚持住了,拿到了2块棉花糖。

后来他们做了跟踪研究,发现当初坚持没有吃第一块棉花糖的孩子,考试成绩、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走向社会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教育研究的重点从智商转向了人格的培养。

到了本世纪,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式思维和成长性思维,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以成长性思维为主,可以更好地走向成功。但是人们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自制力并不能促使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一个人控制不吃棉花糖,更有可能是因为他相信权威。

图 | 常生龙先生 IEIC大会PPT分享

如今,相关研究成果再次更新。人们发现,比智商、自控力和成长性思维更加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安全感,安全感是我们的孩子智力升级、情绪成长的基石,是获得成功、幸福以及健康的终身保障。

特别是前几年,哈佛大学推出了前后长达80年跨度的研究成果:“什么是幸福?获取幸福的途径是什么?”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幸福人生的关键。一个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和他人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俄乌战争、中东关系、中美关系,存在诸多摩擦。从大的社会背景上来看,它的背后是一个“关系”的问题,即安全感,这是一个从国家安全感,到民族安全感,到家庭安全感,到个人安全感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统合到一个问题去思考,就能找到和谐发展和幸福的最终保障。

很多人认为,读一篇文章,看了以后就需要马上开始思考和学习,而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我们从各种感官获取信息,这些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后,首先会被自我系统屏蔽掉98%的信息,只有2%的信息能够进入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这个时候学习才开始发生。

图 | 常生龙先生 IEIC大会PPT分享

学习发生的路径和大脑的工作原理有很大关系。有意识的思考有两个特点:第一,非常烧脑,要消耗很大的能量;第二,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提取的信息是有限的,大概可以同时加工5个左右的信息,如果信息量过大,就会有信息被扔掉。所以,大量的信息通过感官系统进来以后被屏蔽掉,而很少的信息能够进入到认知系统。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班级里,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一段时间以后,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效会有很大差异?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走进班级的?他和教师、同学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他和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没有良好的同学关系,他很可能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套子里,封闭外界传递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学习是难以发生的。

反过来,如果师生之间有非常友好的关系,如果班级里有非常融洽的氛围,比如学生发言讲错话的时候被宽容,这个孩子就会敞开心扉继续学习。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进行太多教导,学习是可以自动发生的,学习成为了孩子自己的事情。

著名的教育家佐藤学特别倡导在学校创造润泽的教室,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忧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和成长需求。这背后就是和谐的关系,学校把和谐的关系营造好,学习的问题就可以自动解决。

怎样才能学得更好?

让学习发生的“关键三点”

第二个问题,怎么才能学得更好?

很多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究,接下来,我从中列举一些观点。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问题:“人才是怎么来的?”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我们熟悉的“1万小时定律”,现在很多学校拼命“锤炼”孩子,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做作业,是不是受了这个观点的影响呢?

另外一个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说1万小时不一定能成为专家,关键是要进行刻意的练习,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学习的绩效而设计出来的。

心理学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理论: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我们可以把“两个水平”区分成“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生活要在舒适区,学习要在学习区(最近发展区),所以,不是反复操练就能成功,而是在“最近发展区”里面,多次重复、保持高强度训练、不断进行反馈。这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让自己不断改变的过程,需要有毅力、有耐心地克服痛苦。

图 | 常生龙先生 IEIC大会PPT分享

后来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刻意练习也不是灵丹妙药。刻意练习要想有成效,要将需掌握的技能分解成不同的阶段,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可测量的目标,而且学习参数需要结构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必须准确。像运动、音乐、游戏都是结构化的活动,有可测量的目标,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是能够见到成效的。而像医生、教师或者律师的工作,就缺乏公认的标准,想要通过刻意练习让一个人成为优秀的医生、教师或者律师,就困难得多。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不断地在大脑中构建新的神经回路的过程。大脑具有可塑性,特定的练习可以强化大脑的认知能力,从而改变大脑的结构。为了让大脑建立更多捷径,我们需要继续练习更有挑战性、更耗精力的活动,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实质。

我们再来看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丹尼尔 · 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他在这本书中指出:人类的记忆并非由画面组成,而是由情绪性的经验构成。记忆的核心不是记住一个个知识,记忆的核心是鲜明的情绪。

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决策系统,一个快,基于直觉和情绪;另一个则慢,基于深思熟虑和理性。这两个系统中,首先启动的是情绪,所以我们的学习关键要启发第一个系统。

基于以上,我给大家总结“让学习发生”的关键三点:真正的学习是构建新的神经突触回路,这需要情感上的极大投入,没有捷径可走;刻意练习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定义清晰的、可测量的目标,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学习必须自主发生,学校能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

“双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双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从2017年开始,高中率 先进入“双新”课改,去年义务教育阶段“双新”全面落地。“双新”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教育话题,我们的改革核心目标是什么?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认为它的核心目标或者改革方向,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第一,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第二,按照学习逻辑组织教学内容;第三,突出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

这三个核心目标是统一在一起的,我通过三个案例来做分析。

首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

每个学科里,都蕴含核心素养一整套指标,落到实处可能有很多要实践的内容,不过它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明晰的,就是它的真实性。

以前我们判断某种教育方式是否成功,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现在是看学生能不能在新的情景中将知识迁移出来加以利用。教育家纽曼等人把这种能力界定为“真实性学力”。

举个例子,初中物理课中,如果问学生“欧姆定律”和我们的真实世界有什么关联?首先看他如何把知识往外迁移。“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质量,那么“牛顿第二定律”和“欧姆定律”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图 | 常生龙先生 IEIC大会PPT分享

我们会发现物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欧姆定律”提到,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牛顿第二定律”提到,当合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到了冬天,我们发现家里的地暖不供暖。为什么不供暖?是水流量减小了。为什么减小?压力一定时,阻力越大,流量越小。

如果让孩子这样去学习“欧姆定律”,他们是不是能够学得更好?知识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迁移和应用,才会越学越有趣。

其次,按照学习逻辑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学科逻辑。仍然举物理学科的例子,教材里是如何介绍“交变电流”的?第一步,什么是交变电流?第二步,表达式怎么写?第三步,物理量有哪些?这就是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这个是学科逻辑。

什么是学生学习逻辑呢?比如今天的会场要用电,但是我们和电厂之间不能直接对接,要通过电网公司来协调。针对这个情景,学生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电和发电厂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要求发电厂供电?我和发电厂、电力公司之间怎么实现用电交易?这就是从学科逻辑转向学生学习逻辑。

最后,突出实践育人、知行合一。

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很多现实生活中直观的事物抽象成概念。

比如,看到的各种花的颜色抽象成红橙黄绿,抽象的过程对于孩子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老师划完定义就让孩子背诵,这不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初衷。

我们要搭建一个桥梁,让孩子从现实生活走向学科世界。比如引导一个孩子从商店里面购买物品、观察物品的过程中,了解图形设计,从现实生活中将其抽象出来。

教师需转变的三个观念

最后我总结一下,教师要转变三个观念:

第一个观念,关系第一、知识第二。当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学生在整个校园里面有良好的学校社交关系,非常和谐舒适的时候,学习就可以自动发生,孩子可以自己去探究知识。所以,我们第一个任务是要把关系做好。

第二个观念,联系第一、记忆第二。要给孩子创造联系各类事物的机会,激活他大脑中的神经元,从而产生连接。神经元回路通道更加复杂丰富的时候,记忆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第三个观念,探究第一、讲授第二。

这就是我讲的三个观念,谢谢大家!

本届IEIC大会联合国内众多优质媒体平台,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网易视频、人民网视频、优酷视频、腾讯视频、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澎湃新闻、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共同呈现,与会媒体对现场嘉宾进行了专业采访。

常生龙先生媒体参访内容如下▼

Q:今年大会的主题是“立足教育本心,放眼未来世界”,您认为教育者应该立足什么样的本心,以推动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我们一直说育人为本,教育的本心就是育人,就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的诸多工作,其实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服务的,比如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建设高质量的课程、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评价为抓手促进观念的转变,等等。

Q:很多人说ChatGPT的出现,对教育行业产生了一定冲击。截至目前,您认为这项技术是否真正影响到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

过去,一项新技术出现之后,往往需要过上一段时间才会融入到教育之中,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滞后性。但ChatGPT的出现,几乎同步就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之所以会如此,与ChatGPT自身的特点是有直接关系的。

新技术总会推动相关领域的不断变革。将图文信息数字化的技术,改变了信息储存和呈现的方式;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推出,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ChatGPT的横空出世,则大大改变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不断地被提取、加工、存储以及交换的过程。这其中,加工这一环节最为复杂,也最为困难。受限于自身的知识视野,选择相关资源时往往带有倾向性,会导致加工出来的信息带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偏见”;手边资源有限,有可能导致自己只根据局部的、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判断,加工出来的信息无法反映整体的状况;加工信息时,需要根据信息的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方式,这对个体也是很大的挑战。ChatGPT具有强大的文本、图像生成功能,它能有效规避个体在信息加工时的弊端,让信息加工的过程变得既简便又高效,无疑契合了教师和学生的内在需求。

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极具变革性的。它将重塑教育的范式,从原来“学生-教学内容-教师”的三元结构转向“学生-教学内容-机器-教师”的四维结构。课程资源的供给方式会发生质的改变,教育各环节中的社会交往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都会随之改变,评价的路径和方式也要重新建构。

Q:您认为我们的教师需要转变哪些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

在数字化高度发达、各种资源唾手可得的今天,孩子为什么还愿意到学校?因为他们要来学校开展社会交往,学着构建各种关系,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是他们学习成功最为重要的保障。

教师首先要转变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原来的知识传授为本,转向“关系第一”,努力为学生营造润泽的学习氛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能由教师和家长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够做的事情,家长和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不能总是盯着教学内容做文章,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研究所教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关联和运用,从中找寻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教师要转变的第二个观念,就是要从关注学科的逻辑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逻辑、生活逻辑。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在大脑中构建新的神经连接的过程。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就能激发大脑中各个区域、各种功能的神经元共同参与,形成复杂的神经连接回路,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

教师要转变的第三个观念,就是要从过去强调记忆的教学转向重视联系,着力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基本结构。

Q: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让学生素养与未来的世界需求相适应?

当今社会发展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更是对人们如何面向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们很难预知未来将会怎样,也无法教给学生一种技能,让他“一招鲜,吃遍天”,可以应对未来世界的各种变化。今天的教育最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就是阅读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时,这样的习惯和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化解各种矛盾,找到前行的方向。

以上就是有关于IEIC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点击下方咨询入口,远播老师会及时致电为您答疑解惑!
 
国际学校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工程素养,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素养 下一篇: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数字经济时代的教育理念
在线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上海站 2025.01.11 上海明天广场裙楼2楼▪机遇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99号) 预约咨询
武汉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天津站 2025.03.09 待定 预约咨询
成都站 2025.04.12 待定 预约咨询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咨询
青岛站 2025.03.01 待定 预约咨询
北京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深圳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B2 · 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咨询
广州站 2025.03.15 待定 预约咨询

入学择校 人手必备

  • 择校指南

    本地区全部国际学校
    招生评估信息

  • 学校入学考题分析

    根据最近几年学校出题
    方向、面试技巧而编著

  • 国际学校地图

    120+所学校学费、排名
    开放日等详尽信息

  • 国际学校年度蓝皮书

    抽样调查全国上千家庭
    汇集国际学校数据

更多+

热门国际学校

耀华国际教育学校上海古北校区(艺术设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常青藤学校紫藤中欧融合课程中心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凯文—博华双语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华东政法大学-美国预科课程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籽奥高级中学

了解学校详情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了解学校详情

浦华曜One

了解学校详情

泰莱国际高中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华贸高中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奉贤区博华双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

了解学校详情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提交成功!
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