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 好的。换一个赛道,就要换一种思维,如果从体制内卷到体制外,始终抱着同样的思维方式,估计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摘自第六届IEIC大会 雷冬冬分享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
雷冬冬 | 第六届IEIC大会学校发展论坛专题报告
疫情、“双 减”、教育新政不断……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教育的理念更新迭代,不少家长放下对成绩的执念,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但也有许多家长,在变化的升学局势中反被焦虑裹挟,越发内卷,孩子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有些执着于牛校的父母,哪怕转轨国际教育,依然逼着孩子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忽略了教育的合适性、多元性。
·国际教育,是否正在成为中产家庭的另一条“应试赛道”?
·想要不忘初心,给孩子合适的教育,该怎么做?
在第六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女士作了主题为《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国内18年间国际教育市场的变化,通过自身丰富的办学经历,指出当今国际学校家长存在的一些思想“误区”,提出建议、分享经验。
*以下内容摘自雷冬冬女士第六届IEIC大会分享,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视角陈述。
18年来,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2003年,我在英国完成学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不想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就回国了。2005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踏入国际高中教育的行列,加盟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现“领科教育”)。
2005-2010年,国内市场对国际课程还不熟悉。记得我第一次开课程说明会时,家长们对国际课程质疑不断,怀疑“这读个课程能考国外大学,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直至2006年、2007年,有学生通过在上海学习国际课程而进了牛津、剑桥等世界TOP院校,国际课程随之一炮而红,家长们慢慢熟悉并接受了这条升学路径。国际教育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2005-2010年,国际教育市场还处于孵化阶段。愿意第一批“吃螃蟹”的家长发现,孩子在转轨后发生了很多改变,心情开朗了,发展也更好了。于是,有更多的家庭逐渐意识到,还有这样一条不同的求学之路。
2011-2018年,随着国际教育市场不断进步,我在2011年创办了光华剑桥。刚开始,我不知道办学要干什么,总觉得办个新学校就要提出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当时,我想做一个“幸福的国际学校”,觉得教育不是一双固定尺码的“鞋”,每个孩子的脚不一样大,同样尺码的鞋不能适用于每个孩子的脚,所以想要做“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图 | 雷冬冬女士 第六届IEIC大会PPT分享
我们提出“让每个孩子能发现并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当时,做学校宣讲会的时候,很少校长会与家长交流教育理念,而光华剑桥在招生的时候,很少谈学校是如何做的,更多的是与家长交流孩子应该如何培养。正是当时我们提出一些让家长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让不少家长选择了一个刚刚起步,设施并不完善的新学校。
2019-2023年疫情爆发,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也不例外。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大考试局的高分满天飞,让“分数”变得没有那么值钱了。
由于疫情三年的分数膨胀,学生和家长对“分数”的追求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分数的通胀,大家对孩子的大学申请就有了更高的期待,全部都想申请美国前30.英国G5以及港大等牛校。但这些大学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这样就形成了国际课程体系的激烈竞争。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做教育这么些年,目前的家长,学生付出更多,压力也更大,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学生的求知欲以及专业素养有真正的提升。相反,有些学生和家长变得比较的功利和短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频频出现,大家付出那么多,似乎并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教育结果。
社会内卷,家长“应试思维”蔓延
再看下家长的一些变化。
疫情前,或者说5-10年前,我们一致感觉学生的问题好解决,家长难应对。如今,老师们经常私下说,现在的家长非常“卑微”,孩子非常“脆弱”。这到底是教育的进步还是退步?
以前,孩子得了A*很高兴,现在是人人都要A*。因为A-Level的分数有时是预估分。一到预估的时候,如果做不到全员得A*,这件事就没完没了。但如果全员得A*,对真正拔尖的学生来说不公平。所以,每年做分数预估是很头疼的事情。
以前学生接受做最 好的自己,上最适合的大学;现在人人都要上顶 尖名 校。虽然同学们都需要有梦想,但顶 尖大学并不适合大部分的学生。退一步海阔天空,上名 校与今后的工作的好坏,乃至生活的幸福指数并不是密切关联,只可惜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考虑得那么长远。
图 | 雷冬冬女士 第六届IEIC大会PPT分享
适合的才是最 好的。换一个赛道,就要换一种思维,如果从体制内卷到体制外,始终抱着同样的思维,实际上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何为教育的初心?
做教育,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培养孩子到底为了什么?家长培养孩子,希望他有个幸福快乐的人生。那幸福快乐的人生和读书好不好,有没有关系?有一定关系,但也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我常常问家长和学生,你们认为是努力决定一切,还是基因决定一切?以前,认为努力决定一切的家长比较多。如今,相信基因决定一切的家长更多,这是一个好现象,有了问题,家长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就能促进家庭和谐。
但作为老师,我得相信努力决定一切。我希望把每个送到我身边的孩子都能培养成“最 好的自己”。如此,无论是家长、学生之间,还是老师、学校之间,关系会更和谐。
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老生常谈,也是生活的真谛。
图 | 雷冬冬女士 第六届IEIC大会PPT分享
如今,很多家长忽略了要尊重教育的规律,竞赛作弊事件满天飞。明明有些孩子,在校成绩只是B或C,但TA去报名参加竞赛却能拿一个最 高奖,这个结果的公正性就值得怀疑。
但有些家长认为,无论公正与否,只要孩子能拿金奖,对升学有好处就行,而忘了教育的初心。凭借运气或各种手段获得的成果,只能风光一时,包括升学这件事。有些家长想方设法要把孩子送进牛剑,而罔顾孩子的性格和能力。但人生在世,如此漫长,大学毕业证书有那么重要吗?在初入职场,HR看简历的时候或许比较重要,但此后就和他人差别就很小了。人生的路要走好,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硬实力。
一个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诚信的学校是走不远的,一个缺乏诚信的学生一定不会有光明的前途。凭运气赚来的“钱”,一定会凭实力还回去。
作为学校,要尽可能开设丰富的课程,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并不是只有读书;这个世界很好玩,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很多事情可以享受。
这样,学生也会开心,会做得更好、更专注,不会死盯着一条胡同,越钻越窄。
科学的升学规划至关重要。作为校方,我们有有责任告诉家长什么是有效的升学规划,什么是真正培养孩子的长远途径。
同时,要坚持学术底线和道德底线。近年来,A-Level大考泄题事件频发,令人十分头痛。我在各种不同场合,每次都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践踏教育底线。如果我们的道德底线都无法坚守,那这个行业就没有前途。所以,也希望我们在座所有教育工作者,要坚守底线,抵制不诚信的行为。
教育的终 极目的,不是考取一所好大学,甚至找一份好工作,教育的终 极目的,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终身幸福的能力。愿学校和家长在这个充满动荡和不确定的世界里,都要牢记这个教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