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播国际教育
资讯详情

中欧校友教育行业协会会长陈锋:人类发展来到新智纪,教育面临巨大变革与挑战

2024-12-10 内容来源于:网络

随着AI接手大量重复性劳动,教育在未来20年里必然会发生巨大转变,如今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向促进儿童全面性、个性化和创造力的深层方向转变。

——陈锋 第七届IEIC大会中欧校友未来教育论坛主题分享

中欧校友教育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规建中心原主任 陈锋先生

| 第七届IEIC大会中欧校友未来教育论坛主题分享

我曾有幸在教育部任职,三年前我离开了那个岗位,并投身于两个领域的研究。第一个领域是基因信息学,属于生命科技的范畴,这一新兴学科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简而言之,就是把生命、基因作为一个数字系统来进行研究,因为生命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代码不断累积的过程。第二个领域则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紧密相关。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硅基生命,人是碳基生命,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底层逻辑关系,它们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成为了我深入探索的课题。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获得了许多新的认知,这些认知与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否存在一致性?在我今天的分享中,我将探讨这一话题,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新智纪:教育变革的挑战与方向”。那么,“新智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等智能体正逐渐融入我们的世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的深远程度,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恰当的词汇来描绘。最终,我选择了“新智纪”这个词,因为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们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这个时代将带来生命形态、文明形态乃至地球形态的革命性变化。

今天,我想聚焦于一个核心议题: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思考儿童成长的问题?

我认为,当今儿童的成长正面临四大挑战。

挑战之一:城市丛林

城市丛林对于当今儿童的成长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国家,它的影响尤为突出。人类几百万年以来,主要生活在自然与农村环境中,即便是在工业化前的城市,也并未完全脱离天地自然的怀抱,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徽派建筑和江苏的古镇,都融入了自然元素。然而,如今的城市特征却是高楼林立、钢筋水泥。

如果我们把生命理解为一个数字化体系,其中基因相当于操作系统,它是人类历经数百万年的缓慢进化而逐渐形成的,且变化速度极慢。因此,这套“操作系统”的运行程序还仍然停留在天地自然的环境中,而不是城市丛林。这种不匹配,导致了严重的冲突,从而引发了人类许多思想、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

在过去数百万年资源、蛋白质匮乏时代,人类的基因自然制定了一套运行程序,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蛋白质为目标。然而,我们如今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的蛋白质摄入,但人类的基因仍然遵循着原来的那套运作程序,从而导致体内蛋白质废弃物过多,进而引发身体疾病。

对儿童而言,这种不适应同样会造成精神与肉体上的疾病。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方式,确保儿童的生长环境不会脱离天然自然。我曾在与住建部的交流中提及,除了少数大城市外,大多数城市应以别墅或独立房作为居民的主要建筑方式,旨在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挑战之二: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信息量过于巨大、繁杂,这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过去传统社会中,一个儿童一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都很简单,无非来自于自然、家庭、社区、村庄这几方面。但如今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儿童面对大量嘈杂的信息,TA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全,不足以支撑TA来处理这些信息,这就可能导致儿童认知崩溃或心理紊乱。另一个是信息压力过大,来自家长、教师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持续信息,会给儿童造成巨大压力,最后导致TA崩溃。

挑战之三:去家庭化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来,去家庭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且经济越发达、城市化越突出、教育水平越高的民族去家庭化的形势越严重。这不仅导致了这些民族的出生率快速下降,而且使家庭失去了作为儿童成长的保护者的作用,同时使家庭承担的社会角色(包括性角色)确认社会文化传承的作用大大弱化。

挑战之四:超维生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所处的社会维度已远超工业化时期,这对儿童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我们从单纯的传统社会迈向人与人工智能体共存的新时代,社会形态正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速度惊人,而且对我们的儿童成长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人类的进步历程中,每一代人都需承担一定的代价。我们常常认为下一代会更幸福,但实际上,这些代价往往由年轻一代来承受。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关注这些挑战,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图 | 嘉宾分享PPT

想要解决这些挑战,我认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源、本质的逻辑上,遵循四大成长科学法则。

法则一:感知-认知模型

如果把人类基因理解为是一个操作系统,那么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很多认知模型已经在我们的基因中建立。但是启动这些认知模型要靠大量的感知。这就和生成式大模型的逻辑基本一致,想要让模型发挥作用,就必须有大量的数据。我们可以将感知理解为启动认知模型的大数据。

当我们谈及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时,往往强调游戏的主导地位。然而,如今多数家庭却更倾向于知识灌输,比如关注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掌握多少基础数学运算等。这些具体的知识积累在儿童的全面发展中并非核心。这个阶段儿童的成长,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还是互动式的)来激活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模型。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鼓励孩子多亲近自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增进亲子交流、行万里路的原因。所有这些活动的核心目的,都在于拓宽、加深并强化儿童的感知能力,从而有效激活并促进其认知模型的发展。

如果儿童的认知模型尚未构建或未得到有效激活,任何知识的传授收效甚微,因为儿童缺乏处理这些信息的“程序和软件”,信息对他们而言仅仅是未经加工的数据。这种情况下,信息就会转化为沉重的压力,最终可能导致儿童大脑信息处理能力的崩溃。只有当儿童具备了认知模型,才能有效地解析外部信息。而且,启动的认知模型越多,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智力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不应过分关注孩子能背诵多少文字、掌握多少数学知识或考试成绩如何,而应当致力于丰富他们的感知体验,以激活并构建他们的认知模型。这实际上是一个感知、认知与行为相互融合、一体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图 | 嘉宾分享PPT

法则二:认知-行为模型

这个模型的建构方式主要靠时间,实践和感知。实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做科学实验、体育运动、劳动等。从现行的教育体系来讲,从中小学开始强调劳动、社会实践,到高等教育强调实验、实习、实训,都体现了这一模型构建的核心思想,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些实践环节往往未能得到充分落实。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必须深刻认识到实践在构建认知行为模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推动感知、认知与行为三者融合形成一体化模型,并促使这一模型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关键路径。因此,父母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真实体验中构建、优化他们的认知行为模型。

图 | 嘉宾分享PPT

这个模型中的“创新”是指有能力进行自主设计。创新的基础,是已经搭建了我刚才提到的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型,然后进行自主设计,它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所以,很多教育学家强调要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即在建构了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逻辑思维,对认知模型进行自我突破,并以感知对象为基础原料,在实践上实现逻辑自洽,但这往往是现阶段学校教育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法则三:认知-创新模型

图 | 嘉宾分享PPT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直立人之后,智人战胜其他直立人,标志着人类大脑进化路线的最终胜利,所以人类进化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加速大脑的进化。如今,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这意味着人类可以从重复性劳动中被解放出来,从而更有条件进行创造性劳动,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使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获得全新发展。这种情况下,“适者生存”的法则将继续运行,创新优势人群将在人类基因的进化中战胜非优势人群。人类基因科技的发展也将会主动地促进人类大脑的进化。

法则四:基因与灵智模型

图 | 嘉宾分享PPT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代对教育会产生哪些新的要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力成为人类核心价值。

随着AI接手大量重复性劳动,教育在未来20年里必然会发生巨大转变,如今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向促进儿童全面性、个性化和创造力的深层方向转变。当下的应试教育,主要用来解决升学、就业问题,但今后的教育,将不再以此为目标。当人工智能体替代掉现有90%,甚至95%的既有工作岗位之后,人类何去何从?我们必须回到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上,即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

个性化与创造性教育,是基于个体感知-认知-行为禀赋优势的教育,旨在发掘和培养天才与偏才。要启动并优化这一感知-认知行为模型,以实现创新,关键在于识别并发展每个人的禀赋优势。尽管现实中,可能天才比较少,偏才比较多,这构成了教育创新的核心。

时代带来的教育挑战是,我们要重新思考学校的意义。传统的学校将不复存在,未来的学校定然不会以传授知识教育为核心,因为人工智能今后可以替代掉今天99%的教师。未来的学校,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促进儿童全面性、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形成感知-认知-行为禀赋一体化,发现孩子的禀赋优势,实现天才和偏才教育。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突破人类感知和实践的既有边界。

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满足人类现有生活方式下基本需求的要素瓶颈逐步打破。从而使人类更多关注自身发展。

第三,实现儿童信息-脑力新平衡。

要实现这种新平衡,一方面是要给孩子做减压、减量,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如何扩大儿童的脑能量,这是基因科技的领域。

第四,为第四产业发展作好准备。

未来,人类主要的工作岗位就在第四产业。第四产业就是从第三产业里分开出来的,主要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的产业。

第五,教育应对重构性变革。

未来学校做什么?老师做什么?教育系统做什么?我们需要搭建能够应对新智能社会的教育体系架构。

第六,重塑新的“天下观”。

建立全新的国际化视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孩子们需要去考虑很多新的国际问题,比如人类与人工智能体的共存、人类向深海深空开拓、走向宇宙、人工智能的竞争如何促进新的世界划分、文化在决定人类命运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

我们今天面临的教育挑战很多,归结为一句话: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打破认知局限,突破命运结界,推动人类灵智进化,人类才能更远地走向未来。

上一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以创新变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新加坡博林国际公学BCI(上海校区)2025年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上海站 2025.01.11 上海明天广场裙楼2楼▪机遇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99号) 预约咨询
武汉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天津站 2025.03.09 待定 预约咨询
成都站 2025.04.12 待定 预约咨询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咨询
青岛站 2025.03.01 待定 预约咨询
北京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深圳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2F · 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咨询
广州站 2025.03.15 待定 预约咨询

入学择校 人手必备

  • 择校指南

    本地区全部国际学校
    招生评估信息

  • 学校入学考题分析

    根据最近几年学校出题
    方向、面试技巧而编著

  • 国际学校地图

    120+所学校学费、排名
    开放日等详尽信息

  • 国际学校年度蓝皮书

    抽样调查全国上千家庭
    汇集国际学校数据

更多+

热门国际学校

上海凯文—博华双语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美国课程中心(原:上海蒙特奥利弗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常青藤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市民办永昌中学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朝阳义塾日语特色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学士桥(日本)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赫贤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预科

了解学校详情

SIFEC国际学院

了解学校详情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提交成功!
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