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教育需求持续升温,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国际学校)的入学竞争格局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呈现三大核心趋势:
一、身份审核日趋严格
• 受《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影响,纯外籍校(如SAS、德威、惠灵顿)严格执行"双外籍"要求(学生+父母至少一方持外国护照+有效居留许可)
• 部分学校(如哈罗浦东)增设"在沪工作证明"审查,要求父母提供近6个月完税证明及跨国公司高管任职文件
• 港澳台家庭选择面收窄,仅Concordia等少数美式学校仍开放"单港澳台身份"申请通道
二、学术竞争向低龄化蔓延
• 美式学校(SAS浦西校区)小学部录取率创历史新低(9.2%),Kindergarten入学评估新增"小组问题解决"观察环节
• 英系学校(德威浦东)Year 7入学考采用UKiset标准化测试,英语部分难度对标剑桥CPE考试
• 新兴学校(如诺德安达)将家长教育理念匹配度纳入评分体系,面试占比提至40%
三、课程体系分化显著
• IB强校(如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10年级预录取要求MYP成绩总分≥42/56(较去年提高3分)
• AP课程头部校(上海美国学校)开设15门AP Capstone高阶研究课程,G9申请者需提交学术论文样本
• 特色赛道受捧:法国学校(LFS)理科强化班吸引欧亚混血家庭,日语国际部(上海日本人学校)毕业生东大录取率保持35%+
前瞻建议:
身份规划需提前3-5年布局,关注"华侨生联考"等政策对冲风险
学术准备应匹配学校体系:IB校重探究能力(可参加FOBISIA竞赛)、AP校需突出学术深度(建议AMC8成绩20+)
把握窗口期:部分学校(如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将在2025年实施"学术保证金"制度(预存20万学位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