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萍在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以"成长型思维"破局未来教育
11月1日,第八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将在上海浦东嘉里酒店盛大启幕。作为中国教育界的年度教育思想盛宴,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成长,教育启迪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教育学者、行业领袖及创新实践者。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柏萍女士将受邀出席,柏萍女士在往届IEIC分享过关于"成长型思维培养"的演讲曾引发全场深度共鸣。
柏萍在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演讲
柏萍:教育者的思维转型决定下一代竞争力
在往届IEIC主论坛的聚光灯下,柏萍以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开篇:"根据OECD最新研究,65%的未来工作岗位所需技能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尚未被定义。"她指出,在AI加速颠覆传统职业的今天,比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这种能主动适应变化、将挑战视为学习机会的能力,正是IEIC大会倡导的教育创新核心。
结合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的实践案例,柏萍分享了三个突破性策略:
-
"失败实验室"计划:在协和教育集团等机构试点中,通过结构化挫折训练,使学生抗挫力提升40%;
-
教师心智模型重塑:要求教育者首先完成从"评判者"到"成长教练"的角色转换;
-
动态评估体系:用"学习历程图谱"替代传统评分。
IEIC成为教育创新的全球试验场
作为IEIC的常驻智库专家,柏萍特别强调平台的价值:"每届IEIC都在做一场大型教育实验——将芬兰的现象教学、新加坡的STEM+艺术等全球经验,在中国语境下进行本土化验证。"去年大会特设的"教育者心智工作坊"即源自柏萍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场通过神经可塑性互动装置,让参与者直观体验思维模式如何影响学习效能。
在圆桌对话环节,柏萍与剑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就"评估革命"达成共识:"当ChatGPT能解答标准试题时,我们更需关注IEIC提出的4C指标——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力(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和品格(Character)。"
从IEIC到教育现场:一场思维方式的进化
柏萍引用教育家杜威的名言作结:"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这句话恰与IEIC的slogan"让教育创新发生"形成呼应。
在教育变革的深水区,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持续发挥着思想枢纽的作用。如柏萍所言:"真正的教育创新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像IEIC这样,构建让教育者、学习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进化的生态场域。"
本文部分观点源自往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演讲实录,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第八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