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已经到来的VUCA时代,家长的焦虑如同潮水般蔓延
——
“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是否就会失业?”
“我们倾尽心力培养的孩子,在未来究竟能否立足?”
……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1月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22%的就业机会将面临变革,预计将新创造1.7亿个工作岗位,同时因自动化、技术变革等因素,大约有9200万个工作岗位被替代。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业包括——
01|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家、大数据专家、金融科技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等
02|绿色能源领域
可再生能源工程师、可持续发展专员、环境工程师等
03|基础服务领域
农场劳动者、送货司机、建筑工人、专业护理人员等岗位的数量增长最为显著。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从英国教育部(DfE) 最新数据中,了解到“毕业生十年后薪资”预测情况——

图片来源:英国留学中心
资料中显示,经济学、医学与牙科以及数学科学成为未来薪资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工程、建筑和计算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十年后普遍能拿到远超全英平均水平(£34.300)的薪资(数据来源:英国留学中心)。
当外界还在热议哪些专业将被AI冲击时,领科北京2026届准毕业生们,已经用一份份沉甸甸的世界学府预录取通知书,完成了对未来的第一次“精准卡位”。
前沿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录取数据,鲜明地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价值。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壁垒,不论是瓦格宁根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还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感染与免疫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更需要融合数据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野。
数据与算法领域

AI取代的,是“基础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而不是“顶 尖的、创造性的”智慧。而以上这些专业的成功录取,见证了领科学子能够将抽象数学思维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进而更将这种思维能力应用于精算、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元场景。
人与社会领域

在这些专业的申请中,领科学子们展现出了超越技术层面的深刻洞察力。在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一个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人,一定能够用批判的思维与环境同频,具有理解历史与当下、关怀社会与他人的情感“硬核”,而在这样专业方向下的“全人”教育也恰恰让孩子们具有了VUCA时代下的强大竞争力。
硬核“能力基建”
每一份录取背后的量化支撑
学府的录取,从来不是偶然的幸运。每一份通知书的背后,都是一套由我们精心构筑、用数据说话的 “能力基建”。
为什么学数据科学的学生需要懂社会学?
因为技术需要向善的引导。我们的课程体系中,世界地理、世界历史、英国文学等等这些人文学科不是点缀,而是核心。它训练学生审视技术伦理、理解文化差异、进行复杂推理。这种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力,是AI逻辑库中永远缺失的一环。
为什么我们如此执着“四年制”?
“应试速成”的教育模式无法更好的应对VUCA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领科北京在始终坚持完整的四年英国高中学制的过程中,希望给予孩子们足够长的阅读、探索和犯错的空间,“以慢为快”,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们在面对AI快速给出的浅层答案时,能沉下心来探寻本质,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不同需求、不同学段的孩子设置不同学制——3年学制匹配目标清晰、转轨适应性强、各学科基础较为扎实的孩子;3.5年学制体现和满足“学术深度”、“时间效率”与“个性化关怀”之需求。
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门课?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极其丰富的课程选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数理化、文史哲、艺术体育中自由探索。这不仅仅是“发现兴趣”,更是赋予他们选择自己人生航向的权利和能力。一个由内在兴趣驱动、选择了食品科学的学生,远比一个被父母安排学计算机的学生,更有创造力和韧性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到底什么是教育的核心?
不应止于一次考试成绩
不应止于一份牛校Offer
应着眼于每个孩子的
可塑造
可适应
可发展
可创新
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与AI竞速的“技工”,而是能利用AI、洞察社会、指引方向的掌舵者。他们凭借人文视野带来的批判性思维,能判断技术的前进方向;凭借长周期项目磨练的深度学习能力,能攻克最复杂的问题;凭借多元选择激发的内在驱动力,能始终走在探索的前沿。
这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初心:让每个领科学子在任何变化的时代中,都能有屹立潮头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