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数学与中文中
为孩子搭建理解世界的三种“语言”
当孩子从幼儿园迈入小学,家长最关心的往往是三个问题:英语能不能跟上国际化的节奏?数学基础是否扎实,有没有为未来的理科思维打好底子?在国际化的环境里,孩子的中文与阅读写作会不会被弱化?
在哈罗北京小学部,这三门学科并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考试科目”,而是帮助孩子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表达世界的三种不同“语言”,共同构成他们未来学习与人生发展的底座。
英语
English
从 Talk for Writing
到自信表达
哈罗北京小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出发点很简单,却极具野心——让孩子在一个丰富而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中,真正掌握英语这门“思维工具”,而不仅仅是几张考卷上的分数。课程目标首先是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让每一个孩子在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与口语方面都有可见的进步。
在一周的课程表中,孩子们有专门的写作课,每天早晨有阅读时间,下午则安排系统的拼写课程。英语不是被孤立在几节课里的“单科”,而是渗透在整个课程中: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项目探究,都在刻意丰富孩子的词汇量,鼓励他们用英语开口表达、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
哈罗北京采用的是在英国本土广泛应用的 Talk for Writing 教学法。简单来说,这是一种从“会说”走向“会写”的路径:先让孩子通过“说”和“演”把语言结构内化,再引导他们落到纸面,形成自己的作品。每一个单元都会从一项 Cold Task (冷任务)开始——在正式教学前,请孩子先尝试写一篇文章,老师据此判断孩子目前的水平,精准设计接下来的教学重点。

Talk for Writing 学习过程
在随后的“模仿阶段”里,老师会用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创意情境把孩子们带入文本:可能是一段戏剧表演,一张故事地图,或者一场沉浸式的课堂活动。孩子们通过齐声朗读、角色扮演、口头复述等方式,将故事的结构、句式、表达方式真正记在脑中、说在嘴里。接着进入“创新阶段”,老师一边示范写作,一边与孩子共同修改句子、调整结构,穿插短时写作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在一篇文章里运用新的词汇和语言工具。最后的“独 创阶段”,孩子们要在示范文本的基础上,自主修改、扩展甚至完全改变情节,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一整套流程,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枯燥的写作训练,而是一段段有起伏、有情绪的学习旅程。他们会在故事中讨论人物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判断;会在改写结局时尝试不同的叙述视角;也会在老师与同伴的反馈下,学会如何回看自己的作品、如何修改并让文字更有力量。最终,当他们再回头审视与“冷任务”的差异时,进步是可以被看见的,也是可以被孩子自己“感受到”的。

冷任务 VS 独 创阶段
在阅读和拼写层面,小学部为二年级至六年级(对应公立一年级至五年级)配套了 Ready, Steady, Spell循序渐进的拼写课程,每周四节拼写课,加上晨读与课堂中的词汇拓展,帮助孩子把“认得这个词”变成“会正确拼写、敢于写进文章”。家长可以通过每周发送的拼写清单在家中陪伴练习。
与此同时,小学图书馆每周开课一次,孩子们会被鼓励从不同体裁的图书中,自主挑选至少四本书,并且有一部分需要匹配他们的阅读等级。配合线上阅读平台myOn,每天至少20分钟的英文阅读,再加上附带小测验的书目,帮助孩子在家也能延续课堂里的语言积累。
在哈罗北京,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全景式”的:课上,孩子们在 Talk for Writing 中练习思考与写作;课下,他们在激励他们阅读的图书馆地铁站阅读挑战、熊猫阅读体系和家庭阅读中不断拓展词汇与背景知识。小学部会根据每月学生阅读量将评定阅读金银铜各奖项,刚刚结束的十月阅读金奖获得者月阅读量达250万字。而在目前进行中的阅读挑战中,位居榜首的一名六年级学生(相当于公立五年级),即将完成“100本图书”的目标,累计阅读量将达到400万字。
这样的日积月累,让英语逐渐从一门学科,变成他们理解世界、与世界对话的一种自然方式。
数学
中英双语共建的
思维训练场
在哈罗北京,数学并不是某一种语言里的“做题课”,而是一座由中文和英文共同搭建的思维训练场。
自二年级起,学生每周都有高密度的数学学习:二至五年级每周七节,六年级每周六节。其中外籍学生则一周七节课全部为英文数学,中国籍学生采用四节英文数学配三节中文数学的双轨模式(六年级为4+2)。在统一的课时安排下,根据学生语言背景为他们设计匹配的学习路径。
英文数学的核心理念来自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NCETM)提出的 Maths Mastery,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深层、长期、牢固又具有适应性的理解,而不是短期的技巧训练。

Maths Mastery
在哈罗北京,这一理念通过英中数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落地,教师团队重视学生对数学结构的理解与基本事实的扎实掌握,并将数学语言视为课堂的关键起点。 每一节英文数学课都会从明确讲解关键词汇开始,老师用配图和双语解释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数学词汇库,让他们习惯用英语完整表达计算过程和推理链条,而不仅仅停留在算对答案。
课堂形式上,英文数学侧重“全班教学+同伴对话”的组合。教师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不为任何一个孩子设定上限,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不断把学生引向更高层次的思考,再借助“同桌伙伴讨论”等环节,让孩子在用英语讲解自己思路的过程中进一步澄清概念。
在每一节课里,孩子既要进行计算熟练度练习,又要完成推理与应用题探究——他们需要读懂情境、筛选信息、选择方法,并用恰当的数学词汇解释“为什么这样算”,在持续的挑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能力。

在具体方法上,英文数学强调源自新加坡数学体系、并被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NCETM)广泛采用的 CPA 学习路径(Concrete–Pictorial–Abstract,即具体实物—图像—抽象概念)。这一路径顺应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孩子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符号与公式的世界。低年级的孩子会先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把题目“搭出来”,在真实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随后,他们要把刚才的操作转化为图像,例如画出数轴、方格图或条形图,把看得见的操作变成纸面上的表征;只有当孩子能在具体和图像之间自如往返后,老师才会要求他们用纯粹的算式和符号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降低了抽象学习的门槛,也有效预防了错误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小数、分数等内容时,能够把新知识牢牢“挂”在已有经验上。

英文数学的评估既嵌入课堂,也体现在阶段性测试中。老师在每堂课上通过练习本记录、课堂拍照、口头回答以及实践展示等多种方式,实时捕捉每个孩子的学习证据,及时发现并纠正误解,同时为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英文数学的成绩与中文数学分开评估与报告,使家长能够清晰地看到孩子在两种数学体系中的独立发展状况。学校还通过小学数学日、课堂突出表现奖、学业突出表现奖等多元奖励以及家校沟通机制,让孩子在积极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带来的成就感;课外,学校还为本校学生和家长配套了专属的在线数学练习平台,以闯关和挑战的形式设计任务,引导孩子在家中持续用英文完成每日打卡,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既巩固运算与思维能力,也逐步养成自我管理和自律学习的好习惯。

与英文数学相辅相成的,是基于中国课程标准构建的中文数学。中文数学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为总目标,系统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推理意识以及数据与模型意识。

学生课业展示
在课程内容上,二、三年级通过万以内数的认识、连加连减和简单混合运算,引导孩子在数学游戏、欢乐购物街、身体上的尺子等主题活动中,把货币、时间、长度和方向等日常经验转化为数学语言;四、五年级则在自然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与长方形周长、面积、图形平移与旋转、轴对称以及数据收集整理等学习中,逐步搭建起更为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制作活动日历、寻找宝藏、度量衡的故事、神奇的莫比乌斯环等综合实践,让孩子体会数学与时间管理、地图阅读、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六年级在分数、小数四则及混合运算、代数初步、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和折线统计图等内容上再度升级,并通过校园平面图、体育中的数学、营养午餐、水是生命之源等项目,完成从解决生活问题到用数学表达规律与模型的过渡。
中文数学课堂上的“明理通法”教学实例,让孩子在“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中,体验严谨的数学推理;配合适应性教学和双语链接,教师会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与拓展,为需要支撑的孩子提供更多具体与图像的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孩子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题目与开放性问题。
评估方式则通过课堂任务、讨论和综合实践等过程性评价,结合闯关游戏、期末综合练习、单元小测等总结性评价,既关注孩子走过的学习过程,也确保关键知识真正被掌握。

当中文数学与英文数学这两套体系叠加在一起时,哈罗北京小学数学教育的独特优势也随之显现。对于中国籍学生来说,他们一方面在母语环境中打牢概念和技巧,用中文去理解数与式、图与形、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英文数学课堂上,他们用英语在解决开放性问题和同伴合作讨论中,逐渐掌握国际数学课堂通用的沟通方式。外籍学生则在全英文数学环境中接受完整的 Maths Mastery 训练,同时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对于严谨计算与结构化思维的重视。孩子们在中英文数学之间自然切换,不仅“算得快、算得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用两种语言清晰地解释“为什么”,在真正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中,把数学变成一门连接世界的共同语言。
中文
在阅读与写作中,扎下母语根基
在国际化校园里,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孩子的文化根基与思维之源。哈罗北京小学中文课程从二年级到六年级,为学生设定了系统的识字、写字与写作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完成从“看图写话”到“独立成文”的跨越。
低年级阶段,孩子首先要学会看图说话、写完整的句子,能围绕一幅或几幅图把故事讲清楚,在游记或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感受,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中年级开始,他们要学习连句成段、片段描写,尝试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使用修饰性词语,让表达更具体、生动。到了高年级,写作要求则进一步提升: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能围绕主题选材,并在内容上体现真实情感;语句完整流畅,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能够识别和运用故事的基本要素,如环境、场景、人物与情节;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六年级的孩子,需要能独立完成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的记叙文、说明文乃至纪实与想象类文章,并且准确使用逗号、引号、冒号等多种标点。

教师精批细改+一对一讲解
为了让这种能力真正“长在孩子身上”,课堂远不止讲解范文那么简单。二、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以游戏化与小组活动为主,让孩子在讲故事、角色扮演、词语接龙中自然积累语言;四到六年级则更加注重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学生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共同搜集资料、讨论观点,再以演讲、海报、短文等多种方式呈现成果。
学科活动与文化体验是中文课程的另一大亮点。孩子们会参与观察项目、图画书制作、童话讲述等任务,在写和说的真实场景中训练语言运用能力;学校还提供硬笔书法、阅读指导、成语欣赏、辩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外课,以及衍纸艺术、传统手工饰品制作等文化类课外课,让孩子在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同时,提升审美与表达。
为了把“会读书”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的终身阅读者,学校特别设计了“长城阅读计划”和“百万阅读”目标。从低年级以绘本与故事为主,到高年级逐步过渡到文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与艺术类书目,如《夏洛的网》《中国民间故事》《给孩子的诗》《万物简史》等,让孩子的阅读视野真正打开。 家校之间则通过 Seesaw 和邮件保持紧密沟通,让家长也能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与写作成长中来。

在哈罗北京
看见完整的小学时光
在哈罗北京小学部,孩子的校园生活远不止英语、数学、中文三门课。一个典型的学习日,从安静而专注的晨读开始,孩子们在书页间唤醒大脑,与班主任和同学一起分享校园生活;上午的核心课程时段,英语、数学、中文有节奏地交替出现,其间穿插图书馆课、健康教育与音乐课,让思维与感受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舒展延展。午餐与课间加餐之后,自然拼读、科学、计算机、艺术、戏剧、体育等课程接力登场,既锻炼脑力,也滋养身心。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孩子们还可以在丰富的课外课与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兴趣与特长。
这样的课表背后,是哈罗北京希望为孩子打造的全人教育:既有国际化的学术根基,又有科学素养、艺术修养、身体素质与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为他们打开国际交流的大门;数学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中文帮助孩子打下母语与文化的根;而科学、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则让他们在不同领域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
从幼儿园走向小学
邀请您和孩子一起走进哈罗北京
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真正认识一所学校,最 好的方式就是“亲自来体验一次”。为此,哈罗北京特别推出幼 升小体验日活动,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在真实课堂与校园环境中,切身感受未来几年将要度过的学习生活。
在这半天的旅程中,孩子们会从08:20开始走进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充满绿意的校园;接着,在轻松的晨间活动中正式开启新一天。随后,他们将走进数学探险课堂,在游戏中发现数字背后的规律与魔法;走进英语乐园,用故事、儿歌和互动游戏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在适时的加餐与户外活动中补充能量后,再次踏上“英语奇遇航班”,让语言与想象力一起起飞。最后,在温暖的故事时间里,为这一段新鲜的小学体验画上句号。
如果您正在为孩子的幼升 小做选择,欢迎和孩子一同走进哈罗北京,亲眼看看一节 Talk for Writing 英语课如何点燃孩子的表达欲望,一堂数学探究课如何把抽象数字变成可触摸的乐趣。

未来几年的小学时光,
将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与学习方法
快速成形的关键阶段。
哈罗北京愿意用扎实而有温度的课程体系,
让孩子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期待在幼 升小体验日,
与您和孩子在校园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