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在这个秋意正浓、层林尽染的美好时节,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学校初中部第三届家庭教育论坛于雏鹰小剧场温馨启幕。本次论坛延续“把孩子放在心上”的初心,围绕青春期成长的核心命题,设置主论坛与圆桌论坛,旨在凝聚家校共识,共绘成长蓝图。
青春期如同一场静待花开的旅程,既蕴藏着蓬勃生长的力量,也伴随着风雨中的摸索与徘徊。学校作为滋养成长的沃土,通过多元课程与活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探索世界;家庭则是永远的心灵港湾,真诚地倾听、温暖的陪伴与适时的引导,能为青春注入最坚实的底气。家校携手,正是要在这段关键时期共同为孩子点亮前行的灯,搭建成长的桥,让每一次迷茫都有回应,让每一个梦想都被守护。

在主论坛部分,由陈钧钧和楼夷两位老师围绕相关内容进行主题发言。
陈钧钧老师以《青春期父母的三重修炼——从控制到引领/从说教到共情/从焦虑到陪伴》为主题进行分享。陈老师为家长们指明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从控制到引领:家长需从发号施令的管理者,转变为孩子成长的灯塔。减少对具体事务的干涉,转而通过树立榜样、开阔视野来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从说教到共情:放下长篇大论的说教,学会用心倾听。先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建立情感连接,让沟通真正触及内心,成为孩子愿意信赖的伙伴。
从焦虑到陪伴:将聚焦未来的焦虑,转化为专注当下的温暖陪伴。不做监视者,而是做稳定的支持者,给予孩子安全感和试错的勇气。
这三重修炼的核心,是家长通过自身的转变,为孩子营造一个理解、支持、充满信任的成长环境。
楼夷老师以《让孩子自己来——青春期家庭养育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楼老师从六个方面强调了怎样“让孩子自己来”。

第一,让孩子自己来的难点:过程漫长、代价与冲突以及撞上青春期。
第二,脚手架1:读懂青春期,跟进学校。包括:通过住宿倒逼自学,完成从“怕去办公室”到“主动答疑”的蜕变之路,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重塑孩子评价体系。
第三,脚手架2:低成本家校沟通。包括学习平等沟通和有效家校沟通。
第四,脚手架3:三张表做好学习规划。包括:用学校周计划打底,用试卷分析表聚焦真缺口,从“每日多科”到“每周单科”。
第五:脚手架4:把世界变成课堂。包括:借力同龄人激发责任感,借力学校参访看见未来,借力成人夜校触摸社会。
第六,家长自我升级:认知与情绪。指出家长应通过阅读构建教育全景。
最后提出建议:使用功能替代方法破解孩子手机沉迷的新路径。
在本次活动的圆桌论坛环节,气氛热烈而真挚,来自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三个不同年级的九位家长代表,以 “家校共育” 为核心纽带,围绕 “静待花开”“精耕细作”“花开有时” 三大主题,结合自身陪伴孩子成长的真实经历,展开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经验分享与观点碰撞。
六年级主题:静待花开

六年级主题邀请了燕斯诚妈妈于晓丽作为主理人,姬静恩妈妈朱冬梅和李尤嘉妈妈石岩作为分享嘉宾。
姬静恩妈妈朱冬梅分享的主题是《活出自己的模样》,她提出的教育理念是:认同“希望孩子活出自己、考出不一样的成绩”的观点,同时注重家长自身的成长与提升。她指出,六年级面临新环境、学业及心理关系挑战;家长应通过科学测评与观察认知孩子,个性化规划学业、改善关系助孩子找方向;并且以契合天性的陪伴,巩固孩子习惯,凝聚教育合力,陪伴其应对挑战持续向前。
李尤嘉妈妈石岩的分享主题是《用生命唤醒生命》,她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家校协同,角色适配,信任倾听,尊重自主,消除唯分数论。她指出,家校共育中,家长转变角色、参与活动,调整教育衔接心态;青春期注重情绪与沟通,学业规划优化课程;家庭教育营造氛围、尊重探索。
七年级主题:精耕细作

七年级主题邀请了弓书凡妈妈王青梅作为主理人,杨沛怡爸爸杨睿和孙析圆妈妈孙小梅作为分享嘉宾。
杨沛怡爸爸杨睿以《在不确定中,与孩子共筑成长的韧性》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指出,应先正视成绩滑坡与虚假稳定,探寻学习困境动因;反思教育方式,反对过度干预,以尊严感和真实触动激发内驱。通过让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实验,使其在自然后果中觉醒,最终强调家庭教育应营造环境、陪伴成长,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底层能力。
孙析圆妈妈孙小梅以《相伴三年,共同成长——从“踉跄”到“从容”,我们这样走过》为题进行分享,她指出,孩子六到八年级,家长一路陪伴成长:六年级面对环境与青春期挑战,以倾听、包容为孩子筑安全港湾,重身心健康;七年级助孩子建立人际安全感,学业上抓大放小,平衡生活与电子产品;八年级做情感守候者,回顾过往期待孩子绽放。还借书籍、影视、数字资源等共建学习型家庭。
在自由讨论环节,家长们讨论了电子产品使用,提出按情况施策、半隔离、以身作则等方法和建议,同时也就自驱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弓书凡妈妈王青梅总结分论坛成果,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精耕细作、顺其自然是好的办法也是好的答案。
八年级主题:花开有时

八年级主题邀请了于怡赫妈妈王静作为主理人,宋承峻妈妈韩旭和王若函爸爸王天陇作为分享人。
宋承峻妈妈韩旭以《信任、协同、智慧、同行,与孩子共赴初中成长之旅》为主题进行两方面的分享,一方面,家长心态转变:从过度关注成绩、追求“完美”,转向更重视孩子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学会接纳孩子差异,减少焦虑,以包容、鼓励的态度陪伴孩子探索成长。另一方面,家校协同托举:学校与家庭打破沟通壁垒,学校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情况、提供教育指导,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学,双方目标一致、分工协作,共同为孩子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助力全面发展。
王若函爸爸王天陇聚焦于初中部家庭教育,重点探讨了家长心态与孩子成长路径的选择。家长应作为孩子的支持者,重视身心健康与兴趣发展;八年级是学习能力定型的关键期,需提前规划国内或国际方向,尽早准备语言及标化考试;论坛同时介绍了金家岭学校毕业生多元发展的优势,以及青中国际部优质的师资与课程体系,鼓励家长根据孩子特点选择适合的成长路径,助力其收获充实的高中体验与学业成果。

家校同心,是“静待花开”的从容与智慧,在尊重规律中学会欣赏成长的不同节奏;以爱为桥,是“精耕细作”的耐心与践行,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悉心浇灌。此次论坛,不仅是教育智慧的涓流交汇,更是育人信念的磅礴凝聚。从六年级面对新环境的温柔陪伴,到七年级于学业挑战中的韧性培养,再到八年级为多元未来所做的路径规划——每一步“精耕”,都是为了迎接那必然的“花开有时”。它如同秋日里点亮的一盏温暖灯火,既映照着每一个家庭前行的道路,也守护着每一个青春生命的独特轨迹。愿这份由家校共同编织的温暖与坚定,能化作滋养心灵的雨露,陪伴孩子们无畏风雨,从容生长,最终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迎向那无比绚烂的盛大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