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与内驱力,是教师梯队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在我看来,以自驱为内在动力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摘自第六届IEIC大会 雍海涛分享
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副校长
雍海涛 | 第六届IEIC大会学校发展论坛专题报告
一所学校的升学实力,和它所拥有的教师力量分不开。
父母们在选校时,十分看重师资情况。在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刻,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在成绩上帮助到学生,更能在理想、精神上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
选学校,有时就是在选老师。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下,学校对于打造师资团队应该有怎样的新标准?如何拥有一支具备内驱执行力的教师队伍?
在第六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副校长雍海涛先生作了主题为《执行力与内驱力,学校教师梯队建设的核心要素》的专题报告,指出只有学校的愿景和教职工个人的愿景达成一致时,才能做到真正上下一心,形成以自驱为内在的执行力。
*以下内容摘自雍海涛先生第六届IEIC大会分享,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视角陈述。
“事”的层面:提升执行力的三大关键点
今天的话题是执行力与内驱力,这是在教师梯队建设中作为核心要素来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以自驱为内在动力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那么如何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做好教师执行力与自驱力的建设?我从事、人、人心这三个层面来做一些分享。
首先,是“事”的层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有一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学校的核心宝贵资源,是保障“十大任务”落实不可或缺的力量。
无论我们愿意或者不愿意,科技的洪流已经把这个时代卷进了高速发展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看到,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因为他在生活中使用人工智能时间的长短,或者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导致认知基础有明显差距,发展方向有明显差别。显然,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流水线式的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和人们的要求。个体独立价值的发挥以及对个性化教育的呼唤,将成为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
图 | 雍海涛先生 IEIC大会PPT分享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我们需要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未来学校该是什么模样?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胜任时代的要求?
在平和,我们把“人”作为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出发点。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这样一句话,成为中国哲学的一句金石良言,将它用在教育中也恰当不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让每一个焦躁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放之处,这是今天这个时代渴望的东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永远的主题,我们追求发展,呼唤和平。
那么,教育在“为天下立心”上可以做些什么?
正像今年平和被哈佛录取的叶同学,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一句话:那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长期主义是什么?在教育的概念里,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爱为名义,以人的发展为每一件事情的出发点。其中,“人”不仅仅是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更包括了在校园中安身立命的每个教师以及员工。
作为学校和学校管理者,是不是也能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来满足教师——这支学校核心队伍的追求?作为一个以校园为单位的组织,如果它有必须实现的使命,那么这个使命能否化为老师自觉担当的使命?
换一个视角来说,每个老师有他的人生使命,正如万玮校长曾提到过的“每人一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那么在他的人生使命和从教的这方沃土里,这两个使命——个人使命与组织使命有没有重合点、契合点?找准了这样的契合点,就找准了事业发展的核心。
借郭台铭拿下苹果代工权这件事来举例。当年,中国台湾在电子加工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郭台铭和他的公司却不是其中最有竞争力的。
当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飞到中国台湾和几家公司老总见面,决定代工权最终花落谁家时,郭台铭没能抢占先机。但当他得知蒂姆·库克一行会在东京停留时,毅然出发前往东京,登上蒂姆·库克的飞机,而且,他把商务舱的票全部买下来,使得他在飞机上能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与蒂姆·库克作单独的沟通。
郭台铭与蒂姆·库克取得联系后,有个问题坚持要当面询问他。等到两人见面,郭台铭只问了蒂姆·库克一个问题:“苹果公司的老大乔布斯最在乎什么?我最不能犯的错是什么?”。从这样一个问题里,可以看到郭台铭在明晰目标后,做出了坚定的行动,排除了各种干扰,也最终因此拿下了苹果代工权。
清晰的目标、坚定的行动和排除干扰的努力,恰恰是提升执行力非常重要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整合在一起时,或者说把领导的想法最终写进员工头脑中时,学校的发展才能达到真正的上下一心。无论是公司还是学校,愿景与文化绝不是经过专家修饰后写进文件里的,它必须从文本转化为可实施、可调整、可评估的东西。
在平和学校,我们形成了基于学校愿景、文化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从“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平和文化中,提炼出教师的三大核心素养:平和、不同、不庸。
围绕这三大核心素养,个人、教研组、学校管理层等不同层面的平和人该具有怎样的特质呢?于是,我们又把自驱、驱动组织和驱动团队,作为素质模型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平和这样的文化与模型,我们打造了平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并抓住了一些旁人思考不到的层面。比如说,产品思维在学校中的应用、中层管理团队战略思维框架下的系统化思考、教练技术在学校老师课堂的应用等。
通过这类课程的开发和培训,平和学校的战略思维、设计型思维以及教练引导成为老师们在日常沟通或课堂里,常常显现出来的“平和特质”。
“人”的层面:帮助每一个老师成功
其次,是“人”的层面。
当我们在事情上达到了一体,接下来就要找到对的人。
在平和,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找到候选人后,给予他们支持与赋能,并做出不断探索。和其它学校类似,平和也有定期的TED演讲。每逢此刻,都是老师们的节日。它体现了老师们专业阅读、专业交流、专业输出、专业实践的能力,体现了老师们在学习、思考,不断进行着探索、尝试、创新。
平和学校赋能教师的立足点,是帮助每一个老师成功。老师的成功就是学校的成功,更是每一个孩子的成功。
《礼记》中有句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与平和学校“平而不庸,和而不同”所追求的进取与包容精神是一致的。
基于能力模型、素养模型,我们进一步讨论了平和教师教学八大专业能力。在这张平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图谱中,蕴藏着平和教育的密码。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理解有六个层级,最上层的是“觉醒者”和“领袖”。所以平和在招聘教职工、推动老师发展时,经常会提问“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一个人从大系统、大时代的背景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自然而然会有与之相对应的价值信念。当他拥有使命时,也就拥有了去完成使命的所有资源。
平和在建设学校组织发展过程中,强调生态型组织建设。无论大小、无论早晚,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价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尊重、信任、平等与支持,是平和人际关系的典型特质。无论你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否为教育界人士,当你走进平和的第一时间,都会感受到这里的人际关系不一样。在平和双鱼广场,有这样一句话,也是我们的亲身感受——“平和如水,水大鱼大”,平和给了每一条鱼自由发展的可能。
“人心”的层面: 平和“五自”精神特质
最后,是“人心”的层面。
从平和人物、平和“五自”精神特质讲起。无论是平和老师、员工,还是学生,我们都会以“自然、自由、自省、自信、自主”来要求自己,向着“成就自由的灵魂”去努力。
图 | 雍海涛先生 IEIC大会PPT分享
首先,平和坚持做真实的教育,因为真实才能拥有力量,让每一个人拥有发自内在的自信气质,最终拥有自主的能力,也就是自驱式的执行力。
平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平和文化符号,并且还在不断探索和思考。
其次,卓越,是平和人共同的态度。
稻盛和夫是知 名国际企业家,年轻时,有一次他去听松下幸之助的演讲。演讲中提到要做“水库式经营”。当时,大批听众围着松下幸之助问,我们也知道做水库式经营,问题是怎么建?只有稻盛和夫听懂、明白了。那就是,当你认定一件事,觉得它是最重要的事情时,你也就拥有了或早或晚实现它、成就它的机会和可能。这和前面所提到的执行力的三个关键点,即清晰的目标、坚定的行动和排除干扰的努力,是一致的。
平和一直着重践行这几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成为平和文化、平和团队建设最重要的方法论。
最后,认知觉醒,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
就以泰戈尔的《触摸自己》来做今天的结语,“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跟自己在一起。你是否真的喜欢做自己的伴侣,在任意空虚的时刻里”,在人生的任何时刻,我们都要勇于面对和追问自己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