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第八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将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举办。
本届大会以“数智赋能创新,教育启迪成长”为主题,旨在构建全球前沿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现场将汇聚国内外100+位来自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交流创新教育成果,共享成功教育经验,携手探索教育领域的变革路径,促进教育生态高质量发展。
我们荣幸宣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杨雄将作为重磅嘉宾出席IEIC大会并发表演讲。
重磅嘉宾
杨雄,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历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职务。
杨雄先生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国际奥委会等重要课题和规划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研究方向涵盖青年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文化、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等。
杨雄先生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协同联系。他曾指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社会与情感能力弱化等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家庭或学校教育,需各方协同、综合治理。
多年来,他紧跟社会发展趋势,输出具有前瞻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多次公开探讨AI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挑战与新路径,引导教师、家长与学生科学应对AI对学习和心理的双重影响,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解决方案。
他曾提出,孩子要先“AI 化”,再“去 AI 味”。一方面,掌握AI基础知识,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警惕过度依赖,“教育偷懒”。老师和家长需帮助孩子在选择、比对信息上多下功夫,让其形成自己的语言认知。
“未来学生真正竞争力,不在于和AI相比,谁更擅长数据处理,而在于人类如何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动机、身份认同、主动性和目标感。”
往届IEIC·嘉宾金句回顾
孩子的出生并不是一张“白板”,而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关键在于外界的温度、土壤、浇灌、科学养育、精耕细作,让这颗种子自由地发展。
儿童到7岁时,其大脑发育已经接近成人大脑70%,AI时代,每天都会生产巨大的信息量、知识量,孩子怎么接受消化?这提醒着我们,知识已无法单靠记忆式勤奋学习获得保存,我们必须学会运用“知识外挂”。因为未来机器智能会反超人类大脑,倒逼儿童早教、学生智力开发的策略改变。
节选自第七届IEIC大会
11月1日,杨雄先生将出席第八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思想盛宴。
第八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11月1日@中国·上海
共赴一场关于教育未来的深度对话
在数智时代,为创新蓄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