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播国际教育
资讯详情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面对AI,在把握“不变性”中探寻“可变性”

2024-12-10 内容来源于:网络

未来主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情商与勇气、想象力与创造力、沟通与领导的能力、视野与胸襟。

——唐江澎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唐江澎

*以下内容来源于唐江澎先生在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上的主旨报告

可能是缘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形成了一种难以超越的职业思维定势,比如面对扑面而来的AI浪潮,我常常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既能积极面对,不至于逡巡犹疑,错失时机,又能够理性应对,不至于盲动妄为?

教育是要面向未来的。什么是未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未来是一个不可抵达的、遥远的将来,那么今天我们一线的变革探索,恐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果我们把未来界定为一个可以抵达的、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知道哪条路可以通往前方。

2022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元年;2023年,ChatGPT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的两年里,人们在关注什么?热议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将引发基础教育的哪些变革?

我和我的团队做了一个些梳理,并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神仙湖畔举行了一次“神仙湖论坛”,聚汇众智,希望在坚守的确定性中寻找那些可变性。具体而言,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在众说纷纭中,有哪些基本共识?

(一)数字化转型是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基石之一。ChatGPT打破了学科壁垒,在现代应用问题的情境之下朝着多元、丰富、交叉、融合的方向不断迈进。与此相应,ChatGPT时代的学习方式,应该从单一的以重复知识记忆为基本方式的学习,转变成真实情景下任务驱动式的创新学习。ChatGPT能够为有着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支持,不断地变革人才培养的路径。

(二)人机协同的新教育模式,为基础教育样态变革增添新的动力。不远的将来,以ChatGPT为基础开发的智慧助教,很可能就会走进课堂,协助老师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与习惯,跟踪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信息检索,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业成果进行关联性分析。我们现在说要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及时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及时调节后续的学习行为。在过去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今后它将变得非常容易。

比如,数学老师在传统教学里,用什么方法来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证据?第一是巡查,走到学生的座位前不断查看他们的情况;第二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得怎么样。如今,大模型时代下,这样的做法已经完全可以被替代了,我们及时获取学生学习证据及成效的方式更丰富、更便捷,并可以辅以统计分析。

(三)人工智能的运用可能会存在不可回避的伦理风险。比如,从训练语言模型的角度来看,ChatGPT是用英语训练出来的,它可能存在价值立场偏差、信息的不确定性;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它也可能被恶意利用,做出违反学术伦理、道德,或者混淆学术价值、立场的事,例如可能导致学生的惰性心理。

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原则,重视新的学术规范、伦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确立,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安全可靠的育人环境。

第二点,应用现代技术来促使学校发生变革,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一)变革教育理念。机器学习有望将学生从机械记忆、简单的知识累积的重负下解放出来,但是也有学者担忧,迅速地撤去梯子会不会使下一代人丧失了逐阶攀登的耐心和可能性?就好比我们用了人工智能手机之后忽然记不住电话号码了,用了导航系统之后就忽然不认路了,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未来将以人工智能的共生共长为内核,双向赋能、双向进化、双向超越,实现基础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不能像过去一样,将机器作为一种简单的应用,用人与机器二元对立的替代思维来面对今天将要迎接的这场变革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当朝着人机协同共生思维的方向来发展。

(二)更新人才标准。我们的教育如今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努力地培养学生那些未来可能被机器替代的能力,现在应当要转向培养学生那些机器永远所替代不了的能力。

我今天也想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数学,不允许学生用计算器介入学习?在全球范围内,学生带计算器进教室、考场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允许把计算器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来使用呢?好像古人也允许把计算工具——算盘带进学堂。有一种观点,说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思维,掌握运算原理。这一点没问题,但问题是,大量的、反复的操练,成百上千道题反复做,目的显然在于提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这就有探讨的必要。学生为什么一定要算得快、算得准?即使再强化训练,学生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能超过计算机吗?

不久前访问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曾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将来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允许学生把ChatGPT工具带进考场会怎么样?他们给出了三种答案:第一种,大家都是满分;第二种,取消考试;第三种,考题必须做出调整。

由此我想到,如果高考也允许学生把计算器、ChatGPT工具带进去的话,试题将会是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话题。

有一届世界国际象棋大赛,是在我们学校举行的。我非常吃惊地发现,赛场上竟然允许选手自由走动,还可以到旁边看看别人怎么下棋的,难道不怕抄袭借鉴吗?选手还可以去喝点咖啡,回来接着继续下。我就问组织方,你们不考虑防止作弊吗?国际象棋的技术官说了一句话,“高级的智力活动一般很难作弊的”。就此,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说,带一张小纸条都能作弊的考试大概不是高级的智力活动。

今天我们培养人才的标准,确实不应该看他是不是记住了哪些关键知识,而应该去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徐扬生院士也提出,AI时代主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情商与勇气、想象力与创造力、沟通与领导的能力、视野与胸襟。这些可能都不是今天靠做题能训练出来的。

图 | 嘉宾PPT

(三)迭代升级育人场景。我们在构建沉浸式的学习场景时,需要朝着更加灵活、多元、跨地域的方向发展。上个月,我去了庞贝古城、罗马的斗兽场,光是途中飞行就十几个小时,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观赏。现在我们学习古罗马帝国历史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穿戴设备,身临其境,就在庞贝城的时空情境底下学习。这是非常容易的事,在AI技术的加持下,育人场景将会很快地发生迭代和变化。

今后,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表现和学习进度来达到自适应学习。我们要有一个自适应的课程体系——这是我们在班级授课制下解决个别化学生学习进度问题的必要支撑。

学校不再是用教室把学生组织起来,像传统意义上的孤岛一样学习,而是构建一个未来学习中心,未来五六年之内,这个趋势将越发明显。

(四)促使教师加速转型。把教书交给机器,把育人留给老师,是以后可见的大概率事件。未来,老师都要转变为陈玉琨先生定义的“超级教师”,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要尽力捍卫人类的知识与尊严;作为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协调者,要拥有想象力,而不只是知识;要善于观察学生,懂得学生的情绪,在学生人格养成过程中成为“超级教师”。

教师应该站在弱势教育的立场上,去接受教育的开放性和非线性。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你让学生去进行的讨论,如果结论是固定的,那这个话题就不适合用于讨论。如果让学生讨论,结论一定是不确定的。

我们现在的教学,包括语文教学,结果也走向了一些理科教学模式,追求正确答案的唯 一性。本来文本欣赏就是让你的视野和心绪在文本上掠过,悬停在某个地方与文本进行深情的对话和深度的交流,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在那里建构一个由你和作者共同创造的文本。文本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结构,而是由每一个文本的阅读者参与其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本,所以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是创造知识和生产文本的过程。

但现在的考核不是如此,是一定要进入文本,然后抵达评论家所认可的那个点。看你找到了没有,看你答没答对。而且所谓答对的标准答案,有时连写这个文本的作者本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我原来不是这个意思”。拿作家的文本命制阅读题,让作家来做,作家一般也做不出来,甚至不认可这是他的意思。

我们要有一种非线性、开放式的教学态度,这样才能够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等等。

有必要再谈一谈如何在现实中把握好平衡性的问题。

面对数智时代的汹涌浪潮,我们在寻找通向未来的路径时,有两个误区要注意:

误区之一,连“人工智能给教育变革会带来什么”都不想不看,就认定一点“只要高考不改变,说这些全是无用,我就不去管它”。

误区之二,根本没有想清楚,东风过耳便闻风而动,在自己的教学里热火朝天地进行实验。

我以为,轻率的否定和轻率的实验都有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不把握人工智能的其他价值,而是大量地应用于应试训练。这可以说是一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乱作为。比如,过去给学生出一套题还不太容易,现在变得非常容易;过去给学生判卷子不太容易,现在变得非常容易;过去给学生排个名非常不容易,现在每做道题,都计算出学生在全年级排第几,并实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每天盯着数据,心惊肉跳,看排名起起落落,比看股票还操心……这不是折磨人吗?

当然,因担心移动终端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而不作为,也是不可取的。

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值得大家关注,一种新兴技术的兴衰周期往往要经过这样的阶段,从创新萌芽期到膨胀巅 峰期,最后幻灭跌落,再到稳步上升。

我的想法是,在新技术的萌芽期要观察,不要排斥;在其膨胀期要跟随,但要防止被忽悠;在它破灭期,要期待,不要轻率否定;在复苏期,必须开始行动。

图 | 嘉宾PPT

我判断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处在期望膨胀期,大家都觉得越来越好,这时既不要轻率否定,也不要盲目跟风,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我还想重复5年前所做的一个判断,5年过去了,这些判断对不对?未来5年是不是也会如此?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未来学校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几点是不太可能变的:

第一,中国的高中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未来5年里不可能发生颠覆性改变。

第二,以知识的运用和掌握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大概不可能发生颠覆性改变。我们知道,修课标、教材几十年是一个周期,今年刚刚公布义务教育的教材投入使用,在10年之内再来一个颠覆,是不大可能的事。

第三,以纸笔测试为主的人才选拔方式,也就是高考模式,5年之内大概不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所以我们在回去尝试运用新东西的时候,要把握这三个基本不太会改变的基点。

在此前提下,着力探索:

第一,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背景下,采取现代的人工智能方式,探索班级授课制下的个别化教学方式。

第二,在以知识掌握和运用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中,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方式,人机共生的方法,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一大选项。

第三,在高考制度不会发生大改变的情况下,建立国家统一的平台,实现评价的点状突破。

近两年来,关于人工智能、ChatGPT话题正盛,风起云涌,一线的校长、老师究竟该做出哪些选择?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和大家理一下思路,看清楚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时间简史》作者的一句话:在一个充斥着冗余信息的世界里,也许清晰就是一种力量。

上一篇:新加坡博林国际公学BCI(上海校区)2025年招生简章 下一篇: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徐俭:“双新”背景下,高质量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在线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上海站 2025.01.11 上海明天广场裙楼2楼▪机遇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99号) 预约咨询
武汉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天津站 2025.03.09 待定 预约咨询
成都站 2025.04.12 待定 预约咨询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咨询
青岛站 2025.03.01 待定 预约咨询
北京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深圳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咨询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2F · 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咨询
广州站 2025.03.15 待定 预约咨询

入学择校 人手必备

  • 择校指南

    本地区全部国际学校
    招生评估信息

  • 学校入学考题分析

    根据最近几年学校出题
    方向、面试技巧而编著

  • 国际学校地图

    120+所学校学费、排名
    开放日等详尽信息

  • 国际学校年度蓝皮书

    抽样调查全国上千家庭
    汇集国际学校数据

更多+

热门国际学校

上海虹桥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浦华曜One

了解学校详情

马来西亚国际本科2+2项目

了解学校详情

NHA国际高中(美高+AP, Alevel)

了解学校详情

信男国际教育-浦东校区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高藤致远创新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纺工大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本科

了解学校详情

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学校

了解学校详情

建桥学院国际本科

了解学校详情

上海交大多维校园国际本科

了解学校详情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提交成功!
确定

×